赫德,从19岁漂洋过海到中国的北爱尔兰青年,到28岁荣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的踌躇满志,再到73岁时离职后的黯然离去,在龙旗飘扬的土地上,赫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赫德,这个掌控晚清海关经济命脉长达半个世纪的英国人球王会app,他把大清海关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清政府的信赖。不仅如此,大清邮政的创建、第一张邮票的发行,第一艘海关缉私艇、第一批灯塔、信号灯,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都是在赫德的筹划和推动之下开始的。
赫德为大清海关的高效运转殚精竭虑,推动邮政和海航建设,可是,当面临中英利益的冲突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选择呢?是否还是像所说的那样忠诚于“雇主”呢?
赫徳任职总税务司长达48年,在这期间,他参与创办了邮政、世博会参展、代购军舰等业务。其中邮政业务是1866年海关受总理衙门的委托,海关开始代办使领馆的邮递业务。
▲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史上的开山鼻祖,是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在此期间,上海海关造册处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1896年3月,经光绪皇帝御批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各口岸海关均设立了邮政局,据统计,最多时达近5500处。1907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1911年邮政业务由海关移交邮传部,所以赫德也是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的创建人。
▲这件高约一米的公务邮袋,一面印有同治改光绪年“京都总税务司公署缄”寄“江南海关税务司收拆”,背面印有英文(意为至上海海关)。
▲邮袋内翻后印有“江南海关税务司”寄“总税务司查收”和“内紧要公文敬烦镇江关税务司转请镇江关道台立饬驿站飞马驰递钦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告投转交总税务司查收”字样。
▲邮袋背面是英文字样(意为至北京总税务司赫德)。这种中英对照,里外反向书写的形式说明这件邮袋内翻后可以继续使用。
▲1865年1月6日,赫德将建立灯塔纳入海关职权范围。四年之后,赫德又要求各地海关建立测候所。根据赫德的要求,1892年,旅顺老铁山灯塔建成,是指引通过老铁山水道进出渤海海峡及附近黄海海域船只的标志性设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除此之外,赫德还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大海关的附属职权。1868年他下令在海关体制内成立海务部,中国第一批灯塔、引水船以及保证航行安全的航道浮标、信号灯便是在这个海务部主持下修建。
在1868年,赫德又买了第一艘海关缉私舰开始打击海盗、海上缉私以及查禁贸易。1887年海关关舰“福州”号成功铺设了从台湾淡水通往福建厦门的中国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线。
赫德执掌的清朝海关,虽然名义上是当时中国政府行政系统中的一个部门,但作为总税务司的赫德,实际上指示各关税务司,对于中国政府的法令规章,如未接奉总税务司通令,不得径自执行,务必候通令指示,才能据以实施。
有学者就这样评论:“拿赫德来说,他是中国近代海关的营造者,正是在他的精心筹划下,中国海关俨然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王国’,而赫德本人则成了王国中的独裁者。”
▲清朝官吏与海关中外雇员及家属合影。华人关员只能在海关中担任巡役、听差、司门、司夜、排印人等最低下的工作,“无异下等仆役,供其奔走”,虽然他们的人数是洋员的7倍,也绝少晋升可能。
这样一来,赫德在这个位置上当然干得得心应手。以至于在1885年,他甚至在痛苦的心理斗争后放弃了接任英国驻华大使的大好机会。就像他后来自己说的那样,“我喜欢公使职位球王会app,然而我怀疑我能够使自己放弃这个职位(海关总税务司)而就任那个职位”。
只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赫德才做到了“恪尽职守”。大清海关本是个肥缺,腐败尤甚:“海关衙门内的各级职位必须由贿买而来。官员们到职后必然猛刮一气,翻本得利。不仅塞满自己的口袋,还要报效皇室,敷衍上司,以固其职。”
赫德走马上任之后,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与会计制度引入海关,将海关人员划定明确的级别,定期考核,以决定提升或辞退;还建立了奖惩制度和严格的纪律,要求海关人员必须服从,否则,将被课以罚款或辞退或开除。
美国学者费正清是这样评价赫德取得的业绩的:“赫德对清政府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组织的高效率的海关服务工作”,“如果没有赫德有效的海关机构,各通商口岸的贸易和航运不会那样有条不紊地发展起来。”
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时,以“忠实的中国雇员”自居,尽量维护中国的利益。不过,如果当英国和中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怎么办?
赫德回答:“我于此都不偏袒,譬如骑马,偏东偏西便坐不住,我只是两边调停。”郭嵩焘追问:“无事时可以中立,有事不能中立,将奈何?”
1885年,英国任命赫德为英国驻华公使。赫德惊喜之余,担心他离开海关后,总税务司落到德国人德璀琳手里,便辞去了英国驻华公使职位。赫德解释说:“我认为这样对英国最为有利,当然对中国肯定也有利。”
当然,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不必过于追问他的立场,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事情。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通过源源不断的税收,为清朝财政和洋务运动提供了财源支持,这也是客观情况。
赫德管理下的海关,是清政府最廉洁的衙门,但他毕竟是英国人,代表的是英国立场,他还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地位多次插手中国内政,只要不牵涉到英国的利益,他便尽量去做一些对中国有利的事,但是,一旦牵涉到英国利益,他自然支持英国,代表的是西方列强的利益,这是他的根本原则。
在史学界,有研究者把赫德说成了一个狼子野心、口蜜腹剑的帝国主义者,甚至比明刀明枪的坚船利炮还要阴险狡诈。但随着时光流转,对赫德的评价趋于公允。
如今中国海关博物馆对赫德事迹浓墨重彩的呈现,即是明证。赫德固然有其国家利益考虑,在一些外交活动中维护英国利益,但其作为一名客卿和职业经理人,对中国近代化所作的贡献,也是客观存在的。
总而言之,赫德作为一名在中国任职的“洋打工”,在特殊的时代里,扮演了他的角色,完成了他的使命,是非功过,就留待后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