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球王会app一本书读懂财报
发布时间:2024-06-26
 有很多人特别羡慕巴菲特阅读财报的能力,而我们认为读懂财报,就能做好投资了,这其实并非如此,做投资最重要的是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要了解他是怎么赚钱,比了解他赚多少钱更重要。  作者举例,有一丈母娘初见女婿,那你该怎么问呢!肯定是先问你是干什么的,然后再问赚多少钱什么的。同样是赚1万多,你是送外卖赚的,跟人家当公务员赚的完全不一样,公务员赚1万多,那得是正处级。  其实企业也是如此,有的企业

  有很多人特别羡慕巴菲特阅读财报的能力,而我们认为读懂财报,就能做好投资了,这其实并非如此,做投资最重要的是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要了解他是怎么赚钱,比了解他赚多少钱更重要。

  作者举例,有一丈母娘初见女婿,那你该怎么问呢!肯定是先问你是干什么的,然后再问赚多少钱什么的。同样是赚1万多,你是送外卖赚的,跟人家当公务员赚的完全不一样,公务员赚1万多,那得是正处级。

  其实企业也是如此,有的企业虽然赚钱,但并没有持续性,你看他的财报时反而很容易被迷惑,而有些企业虽然现在收益很低,但是长期前途光明。所以我们看财报的时候,要把这些东西都要看出来。本书是肖星写的一本书读懂财报,被誉为大伙最好理解的财务书。

  作者说,财务其实只是一种语言,跟那些外语差不多,这个语言是描述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所以学习财务知识,要去看企业的目的,而不能就数字看数字,不能把数字和企业割裂开。我们读财报的目的,就是要还原出来一个真实的企业。

  说一个上市公司,他一年亏了1个亿,老板很着急,到处去咨询,问该怎么把这个亏损变成盈利。他自己在银行有1.6亿贷款,于是就有了一个妙招,他用3000万的房子,抵掉这1.6亿,然后再用1.6亿把这个房子买回来。于是他就奇迹般的扭亏为盈了。扣掉3000万的房子原值,还增加了1.3亿的账面价值,继续扣掉亏损的1亿,最后还有3000万盈利。唯一的变化就是,这个房子原先价值3000万,现在却在账上价值1.6亿。所以你看,这么一倒腾啥都没变,企业就盈利了,而且他还没有违背会计准则,也不算做假账。

  这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都关注财务报表,甚至会依托财务报表做各种各样的投资决策,所以有大量的公司,就很有动力去美化他。可以说,财报就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内容,带有极强的引导性。

  财务一共就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在会计眼中,通过财务报表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比如设立公司的时候,股东要把钱投进来,然后可能还要找银行借点钱,这就是一个融资的过程。接下来,要把钱投出去,盖厂房,买设备,招聘工人,等企业壮大了,我还要投入研发,或者参股其他公司,开其他分公司等等。

  然后日常也会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回款等等,这些事天天都在发生。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所以他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在这个赚钱的过程中,他还要尽量的保证自己别发生损失。

  资产负债表,就是企业的照相机,左边就讲一个事,就是资产,右边说了两件事,一个是负债,一个是股东权益。需要还的是负债,需要分的是权益。

  第二项是,应收账款,也就是别人欠我的钱,如果一个公司应收账款过多,那么基本上就处于孙子的地位,需要到处去要钱。说明你的产业链地位比较弱。

  还有一种应收账款是公司员工借的备用金,比如出差或者做项目,为了使用方便,把钱先借走了,这也计入其他应收款项目。

  也有关联方把钱借走的情况,也体现在其他应收款里,所以在有些企业账目上,这个数字就显得特别的大。而关联方挪用这笔钱,可能很久都不拿回来。或者为了合乎规定,回来几天,然后转手又拿走了。所以很多公司,其他应收款就一直挂着很多钱,基本就都被关联公司拿走了。

  与应收款相对的就是应付账款,说白了就是定金,他代表的是向对方客户收货的权力,所以预付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产。

  资产负债表里的流动资产里的存货,生产企业都是进货原材料,生产产成品,在进货之后,存在库房里的这些原料,就通通都是存货。那么存货明显增加,就是进货太快,生产太慢。这肯定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反之,存货降低,大家要补库存,这时候就能刺激需求,企业的未来预期也会明显变好。

  资产负债表里的下一项非流动资产里的叫做待摊费用,资产和费用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得花钱,但是钱花出去了,对未来有用,就是资产,比如买个锅我可以炒菜,而有些钱花完就完了,那就是费用。所以办公用品,也是资产而不是费用,但是这些办公用品,最终会变成一笔费用,这就是待摊费用。

  在资产当中,变成现金速度快的,一年之内就能变现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流动资产。而其他的没啥流动性的东西,就叫做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则包括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些都是不好变现的东西。比如厂房,设备,连电脑都算是固定资产。那么公司的杯子算不算,这个肯定不算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还有一个要满足的条件,就是他的价值要相对高一些。

  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固定资产会不断地损耗,比如你的电脑越来越慢,三五年就要更换,这就叫做固定资产折旧。这里面作者特别提醒,土地是特殊的固定资产,他不会折旧只会升值。

  无形资产这一块,包括专利,技术,版权,商标,商誉等等,土地使用权,也算是无形资产。注意土地所有权是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只能是无形资产。

  作者举例小张的公司,资产负债表是这样,固定资产达到54亿,应收账款12亿,那么这个说明什么?很显然这么大的固定资产,肯定是制造业企业,而且还是一家资金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小张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允许赊账,那么这就说明他的销售有压力。

  而小红的公司是设计公司,而且是刚刚成立,没什么专利,品牌,商誉,所以他最值钱的就是团队,那么人能不能变成资产呢?

  作者举例,一家球队老板给当家球星,签了3年合约,价值1亿美元,应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这时候人就变成了资产。

  那么农业又是怎么计入,比如一个养鸡场,特别有意思,会计们一般把产蛋的母鸡,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属于是固定资产类目,而公鸡则变成了存货。属于是原材料。但作者说,其实公鸡也应该计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因为公鸡也有消耗。所以虽然企业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生产加工,然后再提供产品。

  下一个问题,资产到底该怎么计价,比如一台设备,用了5年了,现在值多少钱,这个影响因素很多,也可能压根就没怎么用,更新也慢,所以9折能卖,也有可能他压根早就用坏了,一分钱都不值了。正因为现在的价值没有办法评估,所以在会计上,大家都选择了使用历史成本,也就是原来多少钱就写多少钱。然后如果有确定性的减值,再把他记下来扣除掉。只有金融资产,能有确定性报价,容易达成共识,其他的资产都没那么真实。

  这时候就又有一个东西,叫做公允价值,也就是我们说的市场价了,大家都认为他值多少钱,比如房地产,就有比较客观透明的公允价值。比如银行的评估价,还有一些地方的地区指导价。把这些大的资产记清楚了,其实也就差不太多了。

  所以,猫腻最多的地方还是这个历史成本,比如有家种树造纸的公司,资产记了6亿,但其实由于一直没怎么维护,最后其实只花了3000万,其他的5.7亿都是虚增资产。如果你没搞清楚,那就得多花好多冤枉钱。

  还有的老板,先把资产卖出去,然后再给他高价买回来。左手倒右手,但是资产就升值了。这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为了虚增资产,另一种是原来成本比较低,一直放在账上体现不出来增值,所以折腾一下,就能体现在报表上

  作者特别强调,资产和财产物资不是一回事,那么他们又有怎样的区别呢?财产物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有些资产却不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等,他们并不是物品,不是财产物资,但仍然是资产。

  那么反过来财产物资都算是资产吗?其实也不一定都是资产。比如一个租来的办公室,看得见摸得着,但是是租的,并不是买的,所以他就不算资产。

  而固定资产基本都有一个属性,就是要不断折旧,那么今天的资产,就是明天的费用。所以资产和费用,只是在时间概念上不同。那么我们多联想一下。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买房是资产,那么你想想看,未来会产生多少费用?你能用这个资产产生收益来覆盖掉这些费用吗,如果覆盖不了,那么这个资产就变成了负资产。

  来看看资产负债表的右边,他解释了钱是怎么来的,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是出资,要么是管别人借,出资叫做股东权益,借来的叫做负债,一年以内要还的是短期负债,一年以后才还的是长期负债。一般我们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暴雷风险,就是看流动资产,是不是能够覆盖掉他的短期负债。最好是货币资金就能覆盖掉,这个就比较踏实了。

  应付账款也是一种负债,是我们欠供应商的钱,在2018年前后,欠钱的都是爷爷,你的应付账款,体现了你在供应链的地位,你总是能赊账经营,说明你有主导地位,但是赊账也不能太多。太多了就有负债暴雷风险。那么这个度怎么来把握,主要看行业,跟同行们比较一下,如果你的应付账款更多,利润率更高,那么就是竞争优势的体现。相反,如果利润率很低,甚至还亏损,应付账款还很多那就很危险了。

  还有一个叫做其他应付款,比如公司因为周转不灵,借来100万应急,那么这笔临时借来的钱就叫做其他应付款。而对方公司就要计入其他应收款。

  预付款是一笔资产,因为他代表我有收货的权力,同样的,预收款,是我收了别人的钱,还没给别人发货,所以这笔钱,计入负债。地产开发商他们的负债特别大,其实就是计入了大量的预付款。

  负债中,还有一个常用项目就是其他,一般都是除去银行,供应商和客户之外,欠别人的钱,主要就是包括,欠员工的钱,欠税务的钱。所以其他应付款如果太多,你就得看看他的细分项目,也就是应付工资,是不是有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如果一个企业都拖欠工资了,那么说明经营已经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再来看看应付债券,他是一种长期负债,是为了那些发过企业债的公司预备的,对于很多中小公司而言,可能会是零。

  在应付债券下面,还有一个长期应付款,主要是租赁的费用,包括经营性租赁,比如租个办公室这种,还有就是融资性租赁,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一种资产。就是说这个设备我租过来使用,创造经营收入。租了好几年之后,这东西也就归我了,比如租大巴车,用来跑旅游等等,那么这个就得计入长期应付款。

  作者强调,经营性租赁,是一种表外业务,相应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出现在报表上,比如租办公室这种,报表上就不体现资产和负债,而融资租赁就要体现在表内。

  上面说的这些负债,都算是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等,还有就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也算在流动负债里。

  而非流动负债,就是一年以上的,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

  股东权益这个词,有很多人都听不懂,他也叫所有者权益,或者叫做净资产,也就是永远都不需要偿还的出资,没有负债的部分,在资产负债表当中,股东权益里一共四个项目,分别是,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股本很好理解,一开始出资的时候,就会涉及到股本,在有限责任公司当中也算是实收资本。通常都是1块钱1份,10亿股本,就是10亿股。那么公司如果估值1000亿,那么每一股价格就是100块钱。在中国股本也等于注册资本,就是实缴到位的注册资本。如果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比注册资本还要多,那么多出来的这块,就是所谓的资本公积。所以资本公积也是由外部投入的。

  解释一下IPO,比如一家公司,发行1亿股,面值1块钱,但是大家都看好我们的发展,都纷纷抢着买,最后每一股的售价抬升到了20块钱,那么就相当于这次IPO募集了20亿,扣除掉1亿股本,剩下的19亿,都要计入资本公积。

  在股权投资市场上,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资本公积,比如说,有个基金要投资一家公司,给这个公司估值1个亿,要求占50%的股权,而最开始这个成立公司的时候,其实才出了100万。所以账就要这么计了,只有100万可以当成股本,剩下的9900万,都是资本公积。这个资本公积,就变成了所有股东共有。也就是我跟那个基金,共同享有这个权益。换句话说,这个基金,因为投资了我们公司,他的1个亿,就变成了跟我平分。之所以干这个赔本买卖,就是因为看中了我们公司的发展,未来能替他把这个钱再赚回来。所以资本公积越多,该公司被投资,或者产生的股权溢价也就越多。

  一个公司正常运转之后,会产生明显的盈利,但是这个盈利不会全都分给股东,还要留下一部分用来发展,这就是盈余公积,跟他相对应的指标是未分配利润,区别就是盈余公积是法律不让我们分配的部分,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不想分配的利润。

  那么很多人不理解了,为啥法律还有不让分的利润,是的,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盈利之后,必须保留至少10%的盈余公积,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公司今年赚了5000万,那么至少得保留500万留在账上的盈余公积里,剩下的部分才能跟股东分配。当然这笔钱,也不会都分掉,因为公司还要发展,业务还要扩充,通常能分配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是高分红的企业了。比如在上市公司当中,银行的股息率最高,但也只是净利润的30%拿出来分配。而最爱分红的企业当属格力,他们常年拿出净利润的一半来分红,有时候还能达到7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分配利润,并不是说就不分配了,未来某一时间点,也是可以继续分配的。所以未分配利润,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因子,比如某保险股在2022年股价跌到了42,但其实他的每股未分配利润就32块钱。每股净资产都比股价要高。而且还很能赚钱,市盈率也只有7倍,面对这种极好的投资机会,很多人却依旧很慌。

  我们总结一下,资产负债表左边告诉我们投入公司的钱,最后都变成了什么,哪些以钱的形势存在,哪些以物的形势存在,哪些又变成了未来的权力,而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在告诉我们钱是从哪来的,是股东投的,还是银行借的,又或者是拖欠供应商和员工的。最后左右两边肯定是要相等的。这也就是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公式,资产=股东权益+负债。

  这个里面要注意,负债是要优先偿还的,也就是说,资产减负债剩下股东权益,这是合理的,但是不能用资产-股东权益,剩下都是负债是不合理的。所以一个公司一定是清偿完债务之后,剩下的钱才能让股东拿回去。所以在投资上,一般以股东权益也就是净资产,视为价值的标准,如果股价都跌破了净资产,那么也就是说,你把公司买回来,然后拆开了卖出去,也应该亏不了。但实际上,我们还要考虑这个资产的盈利能力,有的东西光便宜了,最后不赚钱也是白搭。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得重点看看企业的利润表。

  其实利润表是所有投资者都很关注,也最愿意去看的一张报表,但是这里面也是坑最多的地方,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照相机的话,那么利润表就是摄像机,因为他更多要反映企业的动态状况,甚至要反映企业的未来。

  来看看利润表。利润分为了毛利和净利,统称为利润,毛利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如果30块钱的奶茶,5块钱的成本,那毛利就是25块,毛利率高达83%,但这能算是暴利吗?不一定,因为除了毛利之外,你还有很多东西要去扣除,比如房租,水电,人工和税费。

  作者讲了增值税,他是一种销售税,税率不一样,有3%,6%,11%和17%几档,这个还是很重的。

  比如你卖个馒头,都要交17%的增值税。消费者是感知不到的,但是企业都会加在最终的售价里面。比如你买1万块钱的电脑,其实里面已经包含了17%的增值税。企业收到1万块钱的销售费用,要分别记账,这1700就是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金的部分。增值税,只要是销售就会征收,他不管你是不是赔钱卖的,只要有收入就会交增值税。

  第三章,有利润不等于赚钱,利润表里经常出现的误区,投资的时候务必要小心。

  来看看费用。他基本分为三大块,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就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运输,仓储,广告,销售人员的返点,门店的租金和折旧,这些都是营业费用。而管理费用是管理环节产生的费用,比如行政开支,商务宴请,差旅等等,这里面还要注意一点,销售人员的工资算在销售费用里,而公司行政和管理人员的工资,都算在管理费用里。门店折旧属于销售费用,而办公楼折旧算是管理费用,如果是工厂的话,厂房这就算是生产成本。至于财务费用,就是利息,也就是你借来的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都算是财务费用。

  来看看,获取利润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投资收益,也就是对外投资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减去损失后的净收益。有两个项目,会严重影响利润的变动,一个是资产减值损失,一个叫做公允价值变动。资产都是历史计价法,那么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价格发生了减值,那么就要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利润大跌。很多业绩暴雷的公司都是这么产生的,主要是一些公司股权和固定资产,商誉这些东西,突然减值了一笔资产,一下就把几年的利润亏掉了,甚至有的亏损比市值还多。

  而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也就是说去年的房子价值500万,今年房价涨了变成600万了,那么就计入了100万利润,记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里,那么最后的总公式就出来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三费-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减税金减三费减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加投资收益,最后就等于企业的营业利润,这是分析一家企业利润最关键的一部分。

  当然除了营业利润,还有营业外收入,主要就是卖房子,卖资产,债务重组,企业合并损益等等,还有一些政府补贴和捐赠,与之对应的就是营业外支出。营业外的东西,不是那么靠谱,但也都会记录在利润里,所以就需要我们把他给摘出去。

  比如你今年卖了一套房,收入500万,那么能说你年赚500万吗,显然不行,因为这个房子你只能卖一次。反过来也一样,有人说我这一年花了50万,咋一听,他买车花了40万。这个也并不是经常性的,所以并不能说明他的支出很大。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加补贴收入加汇兑损益等于利润总额,在这里面再扣除掉所得税,最后就得到了净利润。这就是我们描述企业好坏的最终指标。利润表就像一个漏斗,从收入开始,一层一层过滤,最后剩下的很少,很多最后也就剩下了10%。所以有句话叫做,钱难赚什么难吃,这就是话糙理不糙。

  这年头想做点生意,其实真不容易,最后装到口袋里的利润率,通常还没有税率高。有17%的增值税,是被国家拿走的,20%多的所得税被地方拿走了,而风险却都是企业主在承担。

  另外作者说,有利润不等于赚钱了,很可能都挂在了应收账款上,钱回不来。还有一种情况是反过来,收了人家的货款,但却没有发货,这就叫做收了钱却没有收入。看起来钱进来不少,但没准以后赔的更多。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特别严重的现象,就是利润通常跟实际情况对不上,于是我们就要用现金流量表去做验证。

  在讲现金流量表之前,作者拐了个弯,举了一家具体公司的例子,说股东投入3200万现金设立公司,又向银行借了5100万,期限是6个月的贷款,然后购买设备家居厂房,花了5700万,买一块土地花了150万,采购原材料花了2400万,先支付了一部分。然后就是生产制造,销售,支付人员工资,支付利息,偿还贷款,交税,分红。这就是一整套流程。

  融资活动,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股权和债权两个部分,股东把钱拿进来了就是股权融资现金流入,从银行借钱就是债务融资流入。

  反过来说,企业向银行支付利息,或者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阶段,其实财务报表都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但是无非就是从资产的右侧跳到了左侧,但左右却始终都是平衡的,比如采购原材料,货币资金肯定减少,原材料资产增加,然后在生产环节,原材料减少,产成品存货增加。

  这时候有个奇怪的现象,生产成本虽然有成本两个字,但是他却并不在利润表上,而在资产负债表上。而利润表上的成本,指的都是营业成本,也就是卖出产品之后,企业虽然获得了一笔收入,却也因为失去生产的产品,造成了直接的损失。可能很多人都听蒙了,简单来说,他们之间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营业成本只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就是生产成本当中,马上就能被卖掉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先被记录在了资产负债表生产成本当中,直到被卖掉了,就转到利润表的营业成本上去。

  成本也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举个例子固定成本就是什么房租,装修,人工,水电之类的,变动成本就是做面包的面粉。无论你一天卖多少面包,固定成本都不变。但是变动成本,会因为每一单增加而增加。所以你的销量越大,对固定资本的摊薄也就越多。

  比如一家奶茶店,5块钱成本卖30,这个5块钱就是变动成本,但是他背后还有巨大的固定成本,比如摊位费和设备。那么你一天就卖1杯奶茶,肯定就会亏死。

  但是如果你卖1000杯出去,那就能赚很多钱。但是除非奶茶摊位前面始终有人排队才能赚钱。那么你想想看,这个难度有多大。所以奶茶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好生意。

  很多公司在账面上,会做一些猫腻,比如扩大产量,但是没有扩大销量,从而让毛利率上升,这是怎么做到的,猫腻就在固定成本上,把产量扩大,那么固定成本就都摊在了增加的产量上,所以产量越大,固定成本也就越小,毛利率当然也就越高。

  但是,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这一定会意味着产能积压,库存增加。也就是说东西你压根就卖不掉。

  还是以奶茶店举例,我的店铺租金,摊在100杯奶茶上,肯定不如摊在1000杯奶茶上更低,但问题是,你卖不出去1000杯奶茶,还是卖了100杯,你账面上毛利提升了,但是肯定是损失惨重,剩下的900杯奶茶都得倒掉。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研发,那么研发费用投入,能不能计入到无形资产,答案是不行,你投了研发了,我也不知道到底出没出成果,那么怎么能算是资产的,所以你只能记录到管理费用里。等满足一定条件了,才能计入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如果你花了上亿去做研发,最后啥都没研发出来,拿就等于打水漂了。全都变成了公司的成本。

  在制药企业当中,这种费用就特别的高。大多数费用,其实也都是打水漂的。因为获批的概率本身就很低。即便是研究成功了,申请了专利,能够计入多少无形资产,其实也不是很确定。

  品牌也是如此,打广告的费用,也都记录在了营业费用当中,品牌价值也很难被计入资产。他只能作为表外资产去考核。像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都属于是表外资产,在财务报表上很难看的出来。有些公司为了能够在报表上体现出来,还得想点歪招,比如先卖给别人,然后再给他买回来,然后这个技术就有了价格,就能计入资产了。否则研发费用花的就有点冤,花了很多的钱,最后都变成了成本。在费用里给扣除掉了。也就是说,同行之间作比较,研发做的越多的公司,可能利润越差。这其实也是不合理的。

  在财务报表当中,应该重点关注应收账款,这个东西算是资产,但是能不能收回来,能收回来多少,其实并不确定。如果收不回来,那么可能还要计入净资产减值,直接会降低利润。还有一个风险点就是存货,存货这东西也会随时发生减值。存货能增值的,恐怕也只有茅台了。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到底什么关系,很多人其实都是并不了解的,作者说,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时间点,而利润表反映的是时间段。今天早上10点,你账户里有1万块钱,那么这就是资产负债表里记录的。你这个月打工工资是1万块钱,那么这1万就可以记录在利润表里。利润表里面的一部分利润,有可能被归入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这一项,未分配利润,将两张报表给连起来。

  比如一家公司,一年赚了500万,股东们分了100万,剩下400万,就全都归入了资产负债表里面,股东权益项目下的未分配利润里,之前没有分配的钱,也一直都放在这里。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要小心那些,未分配利润很高,但是既不分配,又不扩大再生产的公司,这个就比较反常了。长期下来未分配利润是要贬值的,所以要么拿去投资,要么分给股东这才是常态。

  现金流量表。从形式上乍一看,这张表相当复杂,他包含了主表和附表,然后还有一大堆内容,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并且做归类的话,其实他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无非就是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企业收到钱就意味着流入,支付出去就是流出。

  如果使用信用卡,买了一台电脑,这个就是融资流入。所以现金流量表上,就这么三类,经营,投资和融资,然后在里面又分流入还是流出。

  先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销售产品,一定会收获现金,这就是重要的现金流入。然后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交税,这都是现金流出。

  偶尔会出现税收返还,这就又变成了现金流入。而在企业投资方面无非就这两块,1,是对外投资,买其他的公司或者股票债券,2,是对内投资,增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的过程就是现金流出,但是过一段产生收益了,比如投资的公司分红了,就会有现金流入,至于向股东支付分红,就是融资现金流出。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融资租赁,其实说白了就是分期付款,对应的就是融资现金有规律的不断流出。

  之所以要设立现金流量表,就是要帮企业方便的知道,我现在账上有多少钱,更能让我们看清楚企业现金增减的变化。

  比如有的企业,看起来很赚钱,净利润很高,但是经营现金流净额,基本都被投资和融资的现金流出吃掉了。他要不断地建设生产线,要不断地管银行借钱,有的时候加一条生产线就要几百个亿,每年要归还的利息就得几十亿。

  所以尽管经营上有利润,但是股东却拿不走,都得用于再投入。否则企业就会很快失去市场地位。那么这样的企业,看起来很高大上,也是中国的核心资产,但是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股价也是很多年都不涨,一直横着走,估值也起不来,主要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业对股东不太友好。

  巴菲特自己也说,他之前不爱投航空和机场就是这样,赚点钱,还不够拿去做基础设施维护的,没啥现金流能提供给股东,所以最后他选了可口可乐和苹果,以及各种各样的银行保险,这些行业赚的钱,基本都可以让股东带走,不需要再去做什么基础设施投入。

  所以现金流量表,就为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告诉了我们货币资金增减的原因,到底这些钱去哪了。我们也能从现金的变化上,来判断公司的商业模式。

  很简单,如果你总能产生大把的自由现金流,那么就可以去投资回报最高的行业。赚取最高的利润率,而如果你总是没有闲钱的话,那么长期回报和增长,就都会被压低。

  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我们重点要考察的情况,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都是负数,说明他的生意就亏钱了,形成了入不敷出的结果。

  那么大概率会通过融资活动现金流补平,也就是说靠着借钱度日。这时候我们就要跟他的利润做个对比了,如果利润是正,但是经营现金流是负,那么很可能这里面有问题,即便同为正值,如果数字上差的太多,也可能会有问题。说明这个利润可能不太真实,起码钱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里。大部分情况,都是在应收账款上,也就是说大量的应收款收不回来,利润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却没钱。

  比如我的小卖部,如果全部赊账销售,大家先随便拿,爱啥时候给钱都行,那么销售额可以做的很高,利润也会很高,但是全都是应收账款,而且里面也得有大部分都是收不回来的。

  三张报表各有各的侧重点,也完全反映不同的信息,比如我们要去银行办理贷款,银行一定会全神贯注的盯着我们的现金流量表,这个可能大家不理解,为什么不是资产负债表呢?银行其实不希望企业还不起钱,更不希望企业通过变卖资产来还债。他希望的是你不发生违约风险,用大量的现金可以覆盖我的贷款。所以他更关注的其实是你的现金流状况,他可不想去给你处置资产。

  那么作为投资者呢?大家最爱看的其实是利润报表,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赚钱能力,也可以通过过去,预测未来,去感知这个企业未来会赚多少钱。很多分析报告其实都是这么做的,按照他过往的盈利增速平均值或者中位数,来预测未来的企业利润变化。

  但其实我们还应该更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因为购买公司,其实就相当于购买股东权益,因为你会替代原来的股东,成为公司的新股东,所以巴菲特会告诉你,长期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最重要,如果投资十年以上,长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你的长期年化收益率。

  在我们收购一家公司的时候,对方经常会耍花招,比如隐藏一些负债,你不深入调查,其实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有些担保,其实就是一种隐形负债,我替A公司担保一千万债务,现在A公司好好地,所以你看不出来,在财务报表上,他也不反应,但如果A公司跑路了,那么这一千万就变成我的债务了。所以这里面就会设计很多的坑。

  有些公司会利用关联方,让这家公司做很多这种担保,乍一看没问题,但是随后就开始一个一个炸雷。我们买债券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这种连环担保,一定要把资产穿透下去。

  到底该如何分析财务报表,其实公司有大有小,资产有多有少,你光看数字是很难分析的,关键就是要做同型分析,也就是类似的公司,都放在一起来做比较,或者你自己跟历史作比较,而比较的并不是绝对数值,而是那个比例关系。

  三费占总营收的比重,营业利润率是多少。净利润率又是多少。这些百分比率,才是我们分析财务报表的关键。

  比如作者举例一家公司,经过比较,应收账款就占了总资产的14%,而且负债还占总资产的62%,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说明他的利润可能比较脆弱。杠杆率也不低。这时候你就得跟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做个比较了,如果大家都这样,说明行业有问题。如果就他这样,别人不这样,那么就是公司治理出了问题。

  利润率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指标,这个商业模式好不好,赚不赚钱,主要看的就是利润率,他分为毛利率和净利率,毛利率是毛利比上销售收入,净利率是净利润比上销售收入,是装到口袋里的钱。

  举例奶茶店,他毛利率很高,但是净利率很低,说明固定成本太大。那就跟销售收入有很大关系。

  还有像茅台这样的生意,毛利率90%多,净利率也不低超过了50%,那么这个生意就是最好的生意,甚至毛利率和净利率还能不断提升,这就说明他可以提价,且不影响销量。

  当年巴菲特买喜诗糖果就是这个考虑,虽然公司当时不行,但是只要一涨价,立马就行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很低的生意,就是最好的生意。

  跟利润率对应的就是周转率,有些企业虽然利润率不行,但是周转快,一年钱能赚很多次。比如那些超市,利润很低,但是架不住他卖的多,这叫做薄利多销,也是不错的商业模式。像沃尔玛这种通过快速的收钱,慢慢的付钱,制造现金流沉淀,可以在账上沉淀大量的现金,通过这些现金,他又可以不断地开店,就变成了滚学球的模式,规模越大,利润越高。净利润比上总资产,就等于总资产回报率,也就是我们说的ROA,总资产包括了股东权益加负债,所以你可以用借来的钱,翘起更多地利润,这也是赚钱的一种方法和思路。

  跟roa对应的,还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做roi另一个叫做roe,分别是投资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oi的公式就是税前利润/投资总额,roe大家比较熟悉了,就是净利润/净资产。这两个指标都是越高越好,数据越高说明企业的创造资产的能力越强。

  看看一家公司的营运能力,企业的投资回报,决定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效益可以用净利率和毛利率表示,效率则要通过总资产周转率表示,还是那个观念,你的钱到底转的多快,这个很重要。收入除以总资产,就得到了总资产周转率,收入除以应收账款,就是应收账款周转率。那么很多人认为,收入除以存货,就变成了存货周转率。但实际上,存货周转,一般用成本计算,成本除以存货,因为在出售之后,存货转化为了营业成本,所以大家也就习惯于这么计算。

  这些周转率算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公司的周转周期,比如3000万营业成本,除以500万存货,得到存货周转率为6次,这说明平均58天就要周转一次,如果这个时间内没有卖掉,那么就说明销售速度慢了球王会app。

  再比如,4000万营业收入,除以1000万应收账款,得到应收账款周转率是4次,也就说3个月应收上的钱就能回来,如果有的钱3个月还没收回来,那么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碰到一种较差的应用题,小红从a点出发,到b点,需要走10分钟,一小时走3公里,问你a到b一共多远,现在看起来很简单,3公里除以6就行了。那么我们的周转率其实也是这个概念,让你把整个的公司经营活动可量化,如果你库存6个月消化掉是正常数据,那么1个月的时候你就不用着急。相反如果8个月了还没卖掉,你就得去看看,到底是哪出了问题。这就提醒你,市场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你要对营运能力做出调整了。

  营运能力,指的就是这些周转率,周转率越低,说明营运能力也就越强,最好是一天都不用压货,应收账款压根就不存在,说明你的营运能力极强。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偿债能力,这里面分为两种,长期和短期,短期就是指的流动性,一分钱也能难倒英雄汉。

  比如有的企业其实非常好,但就是因为疫情,短期不让开门,所以现金流断了,短期贷款到期了,那么也不得不倒闭破产。

  所以我们一定要看一个指标,叫做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比上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就是一年内可以变现的东西,那么流动资产能够覆盖掉短期负债,就基本上安全,当然最好是越高越好。另一个指标叫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其实就是把流动资产中的存货给去掉了,其他都一样,因为其实很多存货,你是一年都卖不掉的。所以速动比率会更加安全一点。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有两个职能,一个是还债,另一个运营,如果都拿去还债了,可能也就没办法维持公司正常运营了。所以作者告诉我们,美国健康的公司,流动比率应该至少达到3-4之间,如果流动比率低于2倍了,那么公司就会比较危险了。但是在中国,可能不一定,原因就是我们很多短债,都是可以借新还旧的。

  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不储备过多地流动资产,也可以运营下去,除非银行贷款不批了。啥意思,也就是说,在中国短债长投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家不愿意借长期贷款,因为利率高,而是不断地续期短期贷款,这样成本更低一点。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呈现出,流动负债过高。但其实他已经跟银行打好招呼了,就是不断地滚动续期。不过除了那些央企和国企之外,民企这么干是很危险的,因为确实银行可能突然变卦。

  既然短期偿债能力,看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那么长期偿债能力到底看什么,是不是要看长期资产除以长期负债呢?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长期资产,是那些厂房和设备,这些东西你即便把他卖掉了,他也不一定能还债,所以这东西说明不了长期偿债能力。

  负债偿还,主要看两个人维度,本金和利息,企业用什么偿还利息?这就涉及一个项目,叫做息税前收益,也就是净利润加上利息和所得税,之所以用这个数据,是因为利息本身也是在这个上面去扣除的。用息税前利润除以利息,得到的就是利息保障倍数,这个指标越高,那么他偿还利息的能力也就越强,只要能持续偿还利息,其实也就不太可能违约了。

  如果还不放心,可以看看资产负债率,也叫做公司的财务杠杆,总负债除以总资产,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在45%左右,也就是说,负债占资产的一半是合理的。剩下的一半就是股东权益和净资产。

  当然有些高负债企业,比如地产公司,航空公司,他们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说明八成钱都是借的,自己只有两成。这就是加了4倍杠杆上去。那么这个风险就比较高了,如果资产减值20%,可能就要破产了。

  当然,无论是利息保障倍数和资产负债率,我们都是要跟同行业的公司去进行比较的,你拿茅台跟万科比,他就没啥可比性。

  一般我们投资的逻辑都是先找出一个商业模式比较好的行业,然后在把这个行业里面的公司都列出来,用财务指标筛选出最好的龙头企业。最后再去看他的估值,等待一个好的买入价格。所以千万别搞反了。

  行业大环境,对企业影响深远。我们常用的就是波特五力图,这是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企业竞争力分析。我们一定要记好,五力分别指的是,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替代能力。还有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力,这五种力量,会决定行业的盈利能力。我们也可以把他归结为两个方面。

  1,是行业内竞争,包括已经存在的竞争,和新进入者的替代性威胁,如果一个行业,进入门槛很低,谁都能进来抢生意,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的行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游戏和传媒,就并不值得长期投资。

  我们应该长期投资于那些,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公司。比如头部两三家的企业,瓜分了一半以上的市场。

  2,是这个公司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你到底有没有议价能力,如果公司产业链优势很强,他可以对供应商压价,甚至赊账,对下游也有价格的掌控能力,可以不断提价,也不影响自己的销量。这样的企业,通过挤占上下游的资源,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利润率。

  相反,如果你上下游都没有议价能力,上游不断欺负你,不断涨价,下游你还不能转移成本 ,那么这个生意咋做?

  举个例子,比如视频网站就是这样的生意,上游演员的片酬不断增加,而下游你想涨个会员费都涨不动,那么这个商业模式,就肯定有问题。双向挤压之下,最后就是亏损越来越大。烧了半天钱,都为人民服务了。所以这样的行业是不能投资的。

  作者也比较了一下造纸行业和家电行业,从2008年之后,造纸行业就进入了拐点,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强烈依靠进口,所以就造成了缺乏谈判能力,一直也被那些供应商给压制,所以盈利能力特别的差。

  家电行业也类似,一直都在降价特卖,持续在打价格战。而且卖家电的渠道,就那么几家平台,相当于家电一直在被下游挤压,所以像格力这样的自建渠道,有渠道优势的公司,在过去十年他发展的很猛,但是后来电商化了,这种渠道优势就不太明显了。到2002年,造纸企业的毛利率达到28%,而彩电生产企业毛利率差不多是15%,这二者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时造纸行业还是上升期,而彩电则已经开始陷入了价格竞争。

  应收账款和存货,造纸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14%,存货占了7%,而彩电应收账款则占了23%,存货占了39%,那么这一眼看上去,彩电行业显然更不好干。有大量的东西即便降价促销,但也都不太好卖。而且即便卖出去了,钱也被渠道扣着,一时半会也回不来,资金都被那些苏宁国美之类的大卖场,给白嫖了。

  反过来说,应付账款,造纸企业是8%,彩电是15%,这都很低,也就是说,即便是上升周期的造纸行业,在跟上游供应商的谈判中,也没啥优势。而彩电就更不用说了,相比较来说,在2002年的造纸行业,还处于上升期,上游成本有压力,但好在他能向下游转化,而彩电业,就是妥妥的两头受气的结构。

  来看造纸行业的固定资产占了62%,而彩电企业其实只占14%,说明,造纸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他的产能对固定资产依赖极大。那么他扩产能的速度就比较慢,风险也会比较大,船大了就很难掉头。而且这种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其实很难有自由现金流,所以增长也通常不会很快。但是,从周转率方面,彩电和造纸竟然还差不多,这是啥意思,说明彩电行业的问题更大,没那么大的固定资产,但是却周转的很慢。主要就是应收账款过多,这就限制了他的效率。

  看完了横向对比,这两个行业都有问题,那么我们再纵向比较一下,先看造纸企业,在1998年毛利率是32%,到2002年是28%,到了2012年只剩下了16%,这说明行业越来越不好干,竞争也正在加剧。但是,好在企业存货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而应收账款却增加了,这个能说明生意好了吗?当然不能,只能说明企业采取了赊销的方式,说明他的产业链话语权在降低。但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你就没有市场。所以整个行业的供需关系改变了。作者说,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不一样的,存货摆在那里,多多少少还能换回一些钱,应收账款是有很大概率变成坏账的,特别是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那么甚至一下子资产就要减值很多钱,会大幅影响利润。

  从2008年以后,造纸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状态,然后应收账款不增反降,库存又开始上升了,这个能说明什么问题,你可以想想,结合大幅下降的毛利率,我们可以猜测,一定是市场竞争更激烈了球王会app,大家都开始赊销,最后就变成赊销都销不动了。那么这样的基本面,就要引发我们足够的警惕。造纸行业其实在2008年之后,就过了他的景气度,然后在2010年以后,就快速下跌,其龙头公司,跌去了80%,从2019年开始,才重新赢回了景气度,毛利率恢复到了20%以上。

  来看看彩电行业,这个行业其实看财报都是多此一举,去卖场看看就知道,他已经不可能再赚钱了,因为价格战已经太狠了。1996年,彩电行业高光的时候有27%的毛利率,到2002年就剩下了15%,应收账款从1%,增加到了23%,存货也从24%,增到了39%,也就是说,彩电行业几乎陷入绝境,连赊销都销不动。而且更要命的是,周转率还下降了,所以他的基本面,要比造纸差的太多了。而且在市场的全面压力之下,自己还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只能说明一点,彩电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亏损已经变成了行业常态,大部分企业都会遭遇生存危机。

  到了2012年,这家彩电企业的毛利率竟然没变,依旧是16%,但是应收账款从23%下降到12%,存货也从39%,降到了23%,那么能不能说,彩电企业的基本面得以改变了呢?这个问题,在财报上你就找不到答案了,但可以通过新闻寻找。

  他的国际代理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所以导致这家彩电企业,把22亿应收账款,都计提了坏账,所以这才让应收账款下降。另外,他还把应收账款和存货甩给了自己的关联公司,所以账上表现出来就是财务指标好转,但其实这就是在玩腾笼换鸟那一套把戏。并不是经营转好,而是准备要摆烂了,果不出所料,后来几年,这家公司爆出了一次巨亏,一度变成了s t,最后实在没办法,连名字都改了,业务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开始跟彩电这个行业说拜拜了。

  作者说,一家企业通常会有一个战略定位,要么走成本领先战略,我的成本比你低,所以压到你干不了的程度,我自然就胜出了,这也就是薄利多销的思路。标准化大众品,替代性很高的行业,一般都这么干。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为啥长期保持低价,就是因为这么低的价格,别的企业根本做不了。所以他们也就不用去应对竞争,反而很安全。

  另外一种战略叫做差异化战略,就是做有特色的产品。他可能不会走很大的量,但是毛利率通常比较高。当然也有二者兼顾的,那是少之又少。比如苹果这样的公司。他的毛利率达到40%以上,而且营收还很大,一个季度就上千亿美元,所以他想不火都难。即便是我们的茅台也望其项背,茅台毛利率很高,但是一年营收也就1000亿人民币。但这也已经是中国最好的生意了。

  有些行业可以差异化竞争,有些行业不能。比如周期行业,其实就只能生产标准化大众品,替代率很高,所以他就只能走低成本之路。而一般消费品市场走差异化,也不太容易。高毛利这个事,每个企业都想,但没那么容易实现。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好公司,财务指标上,要有什么特征呢!其实影响财务数据的,无非就是行业,和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执行能力,好企业一定是能够赚钱的,而且是有持续赚钱的能力。另外除了赚钱,还要摆脱周期的影响,赚钱越来越多,这个就是好企业的终极品质。所以四个关键要点是,1,利润,2,现金流,3,弱周期,4,稳定增速。这几个要素都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明明白白。

  上面说到两个比率指标,一个是roa,一个是roi,roa就是总资产回报率,净利润除以总资产,就得到了roa,其实roi跟这个很相似,他是净营业利润除以,投资资本,啥是投资资本,其实也是股权和债权,近似于就是总资产。也就是说一个近似于净利润的指标,除以一个近似于总资产的指标,得到了roi投资资本回报率,所以在绝大多数公司身上,这两个指标都差不太多。那么会不会有意外呢?会的,有些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或者有太多的应付工资和应付账款,就会让这两个指标不一样。如果两个指标不一样的时候,以ROI为准,他会更加精确,描述了投到这个企业的钱,产生回报的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说,投资资本回报率肯定也是越高越好,而他的及格线就是投资的成本。也就是你的资金利率。你的资金成本是5%,那么你的回报率就得大于5%才行,否则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我可以在A投资上,稳定的获得6%的回报,那么他在投资B产品的时候,机会成本就是6%。B产品必须超过6%才能给我带来超额的回报。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的一个成本。

  有人可能说,收入大于成本就肯定赚钱了。但其实不一定,有的公司虽然有利润,但是股东却赚不到钱,这就得引入一个词叫做经济利润,说的是股东和债权人,这两部分资本,扣除之后的余额,也就是扣除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后,公司额外赚到的那部分钱。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股东投到行业里,任意一家公司都能赚到这个钱,那么这就不是你这个公司的本事了。你必须要比同行业平均多出来的,才是你真正的经济利润。

  所以作者的定义就是,好公司不光是要赚钱,而且还要赚到行业平均以上的钱。在我们投资行业里,这就叫做你得有阿尔法的钱。这些阿尔法加在一起,才是你公司为股东们创造的价值。短期内,获得正的经济利润就是赚钱,长期来说,为股东创造价值才是赚钱。

  那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比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另外一方面,还得压低投资资本成本。这样差值才会扩大。可能您听得有点蒙。

  也就是说,你得借更便宜的钱,去投回报更高的企业。投资本身就是生意,资金就是你原材料,你的原材料价格过高,那么肯定利润就差,你的原材料成本低,然后还得找增值大的地方投下去,增值大要看两层,一层是天时,也就是行业好,行业本身就有超过平均的水平,另一层是地利,公司在行业里面,还能是头部,拥有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用今天低成本的钱,通过生意,获取未来持续不断的现金流,这才叫投资。而不只是狭隘的低买高卖,一堆代码几根k线。有一位基金经理说的好,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你要假设交易所关门,你看你还,愿不愿意买。假设你全都把他买下来,当他的大股东,你还,愿不愿意买。我们买的,是一个赚钱的生意,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下一个问题,股东要想提高收益,要靠什么?最关心的就是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也就是ROE,因为只有净资产的获利能力才跟我有关,而总资产中负债的那部分,跟我没关系。所以找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企业,股东就能提高收益。

  甚至一个企业,如果商业模式成型,那么他的权益倍数,也就是杠杆率越高,反而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我们变形一下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比上净资产,净利润除以总资产是总资本回报率,而总资产比上净资产,就是我们的权益倍数,也就是我们的股东权益通过负债,扩大了多少倍。这个数字越大,企业负债程度越高,当然净资产回报率也就越高。

  比如我投入20万开个包子铺,发现能每年赚两万。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0%,此时我借80万,利率5%,又开了4家门店,每年息税前就赚了10万,80万的5%是利息,扣掉4万。每年赚的钱就变成了6万。我的净资产没变,还是20万,但是利润变成了6万,所以净资产收益率就提升到了30%,所以适当负债的企业是有好处的。如果完全不负债,说明他的投资回报率过低。

  作者说苹果公司,巴菲特在最近几年,一直把苹果作为他的第一大重仓股,为啥巴菲特这么看好苹果,就因为苹果有非常强劲的基本面,他有40%多的毛利率,有20%多的净利率,还有30%多的净资产收益率。

  我们也用国内最好的华为公司做对比,毛利率两家公司不相上下,但净利率苹果是华为的3倍,总资产回报率也要高过华为3个百分点。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苹果的销售和管理费要远低于华为,说明苹果的东西,更不愁卖。

  而且苹果做研发的投入,只有营收的5.1%,华为是14.9%,作者说这很可能是因为业务结构的问题,苹果基本都是C端业务,客户对于技术进步的感知没那么明显。而华为还有很多通信行业的B端业务,这部分就需要他不断地做技术投入了。当然这个我们肯定不能说华为不好,华为也是为了能够更有后劲。

  从效率来看,华为的总资产周转率比苹果高一倍。但苹果的应收款和存货要远低于华为,这可能还是业务结构的差别,他们的主营并不太一样。苹果是纯C端的业务,让他卖货和收款,都很快。华为是固定资产转的更快。华为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还有待加强,主要是移动联通这些大客户,比较难以搞定。所以他在收款和卖货上,就差的远了。应付账款,这二者都差不多,可见两家科技巨头,对于上游都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苹果公司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公司,他的毛利率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他能够对上下游都有把控,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非常强势,其他企业跟苹果合作,甚至都不敢赚钱,谁要想提价,就会被他踢出去,甚至可能造成企业倒闭。苹果产业链,甚至都成了一个巨大的概念主题。大多数公司都以能够加入果链为荣。但苹果其实也有烦心事,就是手机市场整体开始增长放缓,消费电子也有点卖不动了。这可能会制约他未来的业绩表现,所以他必须尽快挪到电动车和其他的智能设备产业链上去。

  来看健康企业现金流的特征,三张财务报表,其实体现了两个维度,第一个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共同构建的维度,他的视角是企业生存下去,他会是什么样子,另一个是现金流量表的构建维度,他描述企业能否持续经营。所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对企业的风险做出评价。

  现金流分为三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那么显然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最为可靠的,也是我们最先应该评估的,他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意好坏。

  第一种、三类现金流都是正数,这就是不正常,因为他不缺钱,还要借钱,唯一合理的解释可能就是,他要为未来的投资做资金储备,那么不久之后,你可能就会看到投资现金流出的情况,

  第二种,经营现金流为正,投资现金流也是正数,融资是负,说明经营很好,有造血能力,还有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并且正在给银行付利息,或者给股东分红。所以这种正正负的企业,应该是一家无欲无求,稳定成熟的现金奶牛。他的增长率可能并不会太好,因为他已经没啥可以投资的地方了。

  第三种,经营现金流为正,投资为负,融资现金流为正,其实这就是第一种类型公司,资金积累一段时间之后的变形,这就是企业能赚钱,但是钱还不够,一边融资,一边对外投资,这种企业应该还处于成长期,我们要投资他的时候,最大的关注点,应该就是他的新项目,看这个靠不靠谱。看是不是在自己的产业链上做延伸,一般产业链上的项目,风险小一些。如果跨行业那么风险就比较大了。

  第四种,是正负负结构,对外投资,也在支付利息,给股东分红。这时候就要分析下,现金流的覆盖问题,经营现金流的正向流入,是否能覆盖,投融资的流出。如果能覆盖,这依旧是一家靠谱的企业,他也依旧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正常经营。但如果覆盖不了,已经出现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就要小心了。

  当然后面还有四种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经营现金流都是负数,那么这个就不用看了,对于投资基本都是一场灾难。

  所以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用现金流这一个指标进行晒选,基本就能减少一半的公司。

  那么有人说,初创企业呢?经营现金流肯定是负数,甚至投资也是负数,只有融资是正向流入。你怎么知道他日后就不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呢?确实我知道不了,但这种企业你得用风险投资的思路去考虑了,他本身成功的概率就极低。那么他得特别便宜,特别有前途才行,而且你还得有一定的样本覆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有本质区别的,一级市场看的是赔率,我得有上千倍的增值才行,而二级市场是给不了你这么高的增值的,所以我们更多地看的是胜率。

  当然还有两种,经营是负数,投资是正的,融资是负的,这种公司正在走向衰退,变卖资产,还有投资是正的,融资是正的,这就说明,卖资产还不够,还得管别人借点钱才能维持生计。

  作者说,如果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说这个公司好,那么说明了他赚钱,现金流量表说这个公司好,那么基本上能够说明他有钱,既赚钱又有钱,就是一家好公司。但现实当中,可能我们会碰到很多的情况,有的公司能赚钱,但是却没钱,有的却有钱,但是不赚钱,这时候我们就要做出一定的取舍。

  但是有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没有什么生意是必须要做的,有一点不满意,我都可以不买。我没必要把每家公司都看懂,我只需要在我看的懂的公司上赚钱就行了。

  很多人都会问,到底是利润重要还是现金流重要。那么我们假设每年净利润20万,从不赊账,只收现金,那么他最后的利润和现金流就应该都是20万。直到有一天,他要花50万,买一台设备,用10年。每年差不多5万折旧。于是这家公司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净利润就不是20万了,而是15万。但他的现金流量表如何表现呢?在购买设备的哪一年,现金净流量是20-50=负30万。之后就不影响现金流了,日常的现金流依旧是20万。每年的5万差值,都去哪了呢?其实变成了非现金资产。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净利润和现金净流量的差额,与非现金资产的变化数额基本相等,这就是三张报表的内在关联。换个方式说,差额一定体现在除了现金之外的资产变化上。要么是折旧,要么是权力,比如钱没收进来,所以我们在看到,利润和现金流对不上的时候,一定要去资产负债表上找原因。

  利润记了,但是现金没有收回来,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可能利润里面有坑。特别是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变动,这些都会导致资产减值,从而导致资产信息不准确,那么也会直接影响利润变动。比如那些一年就亏出天际的公司,通常都是资产端的一次性计提导致的,这时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其实就没啥用了,你得看看现金流量表,公司还能不能正常运转。如果经营现金流依旧为正,也能够覆盖投资和融资的支出,那么基本面就没啥大问题。

  看看什么样的公司,更应该关注现金流,比如有这么一个公司,一年净利润八千万,看上去还不错,但是仔细一看,经营现金流是负3.2亿,投资活动负2.3亿,融资活动是正十亿,所以产生了5.4亿的现金流净额,我们马上就能判断,这是一个紧靠经营活动无法养活自己的公司,他只能通过融资活着。

  刚才我们也说了,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现了明显的分歧,那么肯定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变化,重点要看非现金资产和负债。看看是不是有太多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是不是产生了存货。这么一比较果然发现了问题,这个公司有两项较大的变化,第一就是存货,比上一年增加了3.5亿,第二个就是应收账款,增加了1.5亿。那么这就有点说不通啊,赊销了都没卖出去多少?原来这家公司是做电子阅读器的,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电子阅读器就很快没有市场了,所以他的收款就面临了巨大的障碍。

  那么这样来看,他的净利润就明显更加不可信,现金流已经反映了他不够健康。而投资现金流也是负数,说明他还在有病乱投医,着急扩产能,这很可能给他带来更大的风险。

  另一个例子说,他201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都是负10几亿。净利润却高达9亿。按照我们的印象中,这个利润可能会有问题。于是我们赶紧去资产负债表找,果然,应收账款大幅增加30个亿。存货也增加了3.7亿。那么为什么东西卖出去了,钱收不回来呢!是不是要比上面那家公司情况更糟糕?这时候就不能胡思乱想,得要去做行业调研,原来结果完全不同,这家公司属于通信行业,他是B端业务。所以确实回款周期比较慢,那么也就是说,他中标了,被大的运营商相中了,人家已经先把货拉走了,但没付钱,不过早晚是要付的。所以这个公司,相当于是取得了稳定的订单,而为了这批订单,这家公司在加班加点,生产制造,所以产生了存货增加。跟上面那个电子阅读器的C端业务截然不同,果然很快,第二年钱就回来了,而且利润依旧大幅增长。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总结,C端业务,应收账款增加,要更谨慎,B端业务应收账款和库存大增,说明他开发了新客户。那么可以去看看这个客户的信用到底咋样。如果是大央企大国企,那么基本面就不降反增。所以你看,同样的报表,却反映了完全截然相反的状态,根本差异还是在商业模式上。

  我们如果要想做好投资,就要重点使用一个公式,就是企业的净现值,也就是NPV大于0,也就是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贴现之后的总和,减去投资成本的差额大于0才行。这也就是巴菲特经常提到的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简称DCF,把企业每年赚到的自由现金流,按照贴现率贴现之后加总。就能够算出企业的价值,这个模型其实原来是算债券价格的,算债券特别好用,因为债券利息是固定的,比如票息5%,那么今年的利息是5快,明年就是10.25,第三年是15.7,按照3%贴现还原回来,明年的钱差不多就等于7,后年就是8.8,那么3年加起来就是120.8,这就是这张债券的价值。那么他只要比这个便宜我就可以买,比这个贵我就卖出。

  于是有人突发奇想,股票可不可以呢?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难点就在于,每年产生的收益不固定。那么怎么算呢,答案就是尽量保守的算,比如用10%的贴现率,用相对较低的增长率,然后得出的价格再除以2,在留足了安全边际的情况下,那么还是可以去投资的。

  所以有人总结,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三大贡献,1,是低于净资产,2,是安全边际,3,是市场先生。但后来为啥格雷厄姆不太吃香了,主要就是一些好东西,已经不怎么便宜了。所以低于净资产这个指标,基本就不起作用了。后来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理论上衍生出来新的garp策略,也就是兼具成长和价值,在确定东西很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度的出让一些价格。比如现在很多的基金经理,都是按照企业未来一两年的价值去算的,看他的估值明年能不能合理,他明年合理就敢买,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不确定能不能等到今年合理的价格,所以宁愿早点买进去,等他一年。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从另一套逻辑上,帮我们重新把财务的这套语言系统做了个梳理,有助于加深理解。本书的最大可取之处,就是他反复的告诉我们三大报表的联系,该如何去运用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讲的通俗易懂,举得例子,也都是现实生活中切实的例子。所以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的。

  强调一下,丈母娘初见女婿,肯定先问你是干什么的,而不是先问赚多少钱,钱的来源,比数量重要的多。在A股上没有比银行更赚钱的生意了,但是银行的估值其实也是最低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光靠着净息差去赚钱,没有技术含量,而且未来也不会再有什么增长,相反,我们认为有前途的东西,像什么半导体,芯片,新能源,这些充满着想象空间,即便现在不怎么赚钱,也愿意接受。如果在这里面你还是个佼佼者,那么肯定会受到资金的更多青睐。所以商业模式,就是天时,天时比地利重要,拥有天时更容易产生人和,而拥有地利则会做的比较辛苦,当然这并不矛盾,那些同时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公司,更是会成为市场的宠儿。要么你得忍受更高的价格去买入,要么你得忍受更长的时间去等待,反正都是考验你的耐心。球王会app球王会app球王会app